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 教技函〔2019〕36号……

来源:BOB综合app下载  

原标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 教技函〔2019〕36号…… 近年...

  原标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 教技函〔2019〕36号……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冲击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的安全感,暴露出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着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险物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有关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由于实验室中不乏易爆、易燃、辐射、腐蚀、剧毒等危险品,若缺乏系统、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非常容易造成事故发生。除了爆炸与火灾,实验室事故还包括触电、机伤、腐蚀、辐射、中毒、感染等。

  生物实验室事故中,造成最多伤亡的是实验室感染。仅 1930 年到 1978 年期间,就有 168 人直接死于实验室感染,更多慢性间接致死的案例无法确切统计。

  1974 年,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老师试图展示如何制造火箭发动机时发生爆炸事故,13名儿童和老师在这起实验爆炸事故中丧生。这是有记载死亡人数最多的课堂实验事故。

  1979 年,俄罗斯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武器实验室,有人忘记在排气装置上安装过滤器,直接引发 64 人死于接触炭疽病,这是生物实验室有记载的最大伤亡的感染事件。

  2018 年 12 月 6 日,在印度班加罗尔,28 岁的研究员在科学研究所的高压氢气瓶爆炸中丧生。这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严重实验室安全致死事件。

  2018 年,宾夕法尼亚州埃克斯顿,Frontage 实验室的 26 岁工人因接触而死亡,这是距离目前最近的实验室急性中毒直接致死事件。

  2019年2月27日0时42分,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30号,南京工业大学实验楼发生火灾。南京消防指挥中心调集鼓楼、方家营、汉中门中队赶赴现场。1时30分,现场明火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8年11 月 11 日上午 10 点左右,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燃。据了解,事故发生后,强烈的冲击波将实验室大门炸飞,玻璃渣更是到处都是,而当时身处实验室内的多名师生受伤。

  2017年3月27日晚,复旦大学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现场一名20岁男性伤及双上肢。经该校化学系核查,当晚有2名本科生在209实验室工作,受伤学生为三年级本科生,在处理一个约100毫升的反应釜过程中,反应釜发生爆炸,学生左手大面积创伤,右臂贯穿伤骨折。

  2016年9月21日,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

  2016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起火。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伤亡。

  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时10分左右,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为没意识到氢气有泄漏,高温实验引发氢气爆炸。

  2015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苏州大学物理楼二楼实验室在处理锂块时发生爆炸,苏州消防调集7辆消防车参与救援,无人员受伤。

  2012年3月6日下午6点左右,位于北四环学院桥东南方向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实验楼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受伤或死亡,但烟雾弥漫整个大楼,多名被困楼内的人员从三层窗口二层平台疏散到楼外。

  2012年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6楼发生甲醛泄漏,约200名师生疏散。三辆警车和四辆消防车紧急赶往现场。事故中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

  2011年12月7日上午11点左右,南开大学一名女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了意外,手部严重受伤。

  201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59分,中南大学化工学院实验楼四楼发生火灾。

  2011年6月21日下午,在济南大学一实验教学楼内发生玻璃仪器爆炸事故,实验室内一名女生面部被炸伤。所幸女生被及时送往医院,眼睛内的碎玻璃也被及时取出。

  2011年4月14日下午15:45左右,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第一实验楼B座103化工学院一实验室三名学生在做常压流化床包衣实验过程中,实验物料意外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

  2010年6月9日,由于做实验时发生差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部分居民家玻璃被震碎,所幸未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2010年6月8日,天津师范大学明理楼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3名学生受伤。2010年5月25日晚上9点31分,浙江工业大学,一名学生在教室做化学实验时,不知何故引发火灾,火势较大,有学生被困。离学校还有100多米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但未见明火。着火的是校园内西侧的化工楼,大量浓烟从楼里冒出来。

  2009年4月7日19时34分,位于兰州大学化学实验室515发生氨气泄漏。

  2005年8月8号,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实验楼二层的一个实验室失火,没有人员伤亡。

  近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令第20号),部分省市也有自己的高校安全管理规定,如浙江的《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办法》与广东省教育厅颁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等等。

  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安全是教育事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教育系统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突出体现在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宣传教育不充分、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提出以下意见。

  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逐渐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完成好。

  2.充分认识复杂艰巨性。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研和教学实验的固定场所,体量大、种类多、安全风险隐患分布广,包括危险化学品、辐射、生物、机械、电气、特定种类设备、易制毒制爆材料等,重大危险源和人员相对集中,安全风险具有累加效应。

  3.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各高校要把安全摆在各项相关工作的首位,把实验室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抓源头、抓关键、抓瓶颈,做到底数清、责任明、管理实,切实解决实验室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掌握防范化解遏制实验室安全风险的主动权。

  4.强化法人主体责任。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精细化原则,推动科学、规范和高效管理,营造人人要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校园安全氛围。

  5.建立分级管理责任体系。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是重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监督和指导职责。学校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领导责任人。各实验室责任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高校应当有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

  6.建立安全按时进行检查制度。各高校要对实验室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定期安全检查,核查安全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实行问题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的“闭环管理”,严格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的实验室,应当立马停止实验室运行直至隐患彻底整改消除。

  7.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验室对所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准入和实验过程管理机制。实验室在开展新增实验项目前一定要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风险隐患和应对措施。在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时,应当把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

  8.建立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各高校应当对危化品、病原微生物、辐射源等危险源,建立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处置等全流程全周期管理。采购和运输一定要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和渠道,存储要有专门存储场所并严控数量,使用时须由专人负责发放、回收和详细记录,实验后产生的废弃物要统一收储并依法依规科学处置。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数据库,并制订危险源分级分类处置方案。

  9.建立实验室安全应急制度。各高校要建立应急预案逐级报备制度和应急演练制度,对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学习和应急处理培训,配齐配足应急人员、物资、装备和经费,确保应急功能完备、人员到位、装备齐全、响应及时。

  10.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各高校要按照“全员、全面、全程”的要求,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宣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做到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要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日常安全检查的必查内容,对安全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安全教育培训责任。

  11.加强知识能力培训。学校的分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和实验室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和能力。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机制,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先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的维护使用,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操作。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动物及病原微生物、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危险性机械加工装置、高压容器等各种危险源的专业,逐步将安全教育有关课程纳入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12.保障机构人员经费。各高校应该依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真实的情况和需求,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加强安全队伍建设,配备充足的专职安全人员,并逐步的提升素质和能力;保障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切实有效执行。

  1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高校应当加强安全物质保障,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建立能够保障实验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监控预警系统,促进信息系统与安全工作的深度融合。

  14.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内部检查、日常工作考核和年终考评内容,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价中予以批评和惩处。

  15.建立问责追责机制。各高校要对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事故责任,依法依规处理。对于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安全风险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各部门权限和职责分别提出问责追责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